【三大队】百度云网盘完整下载
百度网盘链接:https://pan.baidu.com/s/gsbgvbghfhgt6vbp8hgw
迅雷网盘链接:https://pan.xunlei.com/59864p8hgw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三大队》原型最后结果,以及铁道游击队田六子原型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一、铁道游击队人物最后结局
1、铁道游击队存在的时间并不算很长,在1938年建立的是一个情报站,1940年正式成立鲁南铁道队,1945年底整编后两个连调入鲁南铁路工委,剩余一个连调入华野鲁南军区特务团,鲁南铁道大队番号就此撤销。
2、在铁道游击队五年多的历史中先后有过两任大队长,首任大队长也是创始人之一的洪振海和继任大队长刘金山。
3、洪振海出生于1910年,枣庄市滕州羊庄镇大北塘村人,曾在枣庄中兴煤矿当过矿工,1938年他参加了抗日义勇军,当年年底奉命和王志胜一起回到枣庄火车站旁边的陈庄建立情报站,也是在这里建立了铁道队的基本框架,1940年正式成立鲁南铁道队。
4、1941年12月,鲁南铁道队被上千日伪军包围,洪振海为了掩护队员们突围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1岁,两年后他的灵柩安葬在他的出生地大北塘村。
5、洪振海牺牲后,王志胜重伤住院,铁道队群龙无首,战士们决定用当地民俗“豆选”的方式选出新队长,每个候选人身后摆放一个大腕,战士们将手中的豆子放入不同候选人的碗中。
6、最后加入铁道队仅一年多的刘金山当选为新任大队长。
7、刘金山1915年出生于枣庄市市中区蔡庄村,父亲是矿工,他年幼时父母双亡,刘金山8岁开始流浪,在成长过程中磨炼了他的意志。1938年他参加游击队,因作战负伤不幸掉队和部队失去联系。1940年他找到洪振海要求加入铁道队,洪振海欣赏他聪明能干,先是让他担任通信员,后来因战斗勇敢开始担任分队长,直到1941年末被战友们豆选为大队长。
8、抗战胜利后,刘金山在华野鲁中南纵队历任营长和团长等职,参加了淮海和渡江等战役,解放后他历任师参谋长和军分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授上校军衔,后晋升大校,1981年离休享受副军级待遇,1996年病逝,安葬于枣庄市薛城区铁道游击队纪念公园。
9、在解放后首部《铁道游击队》电影拍摄过程中,刘金山担任了军事顾问,并手把手教演员们如何扒火车,片中有一个刘洪骑马超越火车的镜头,当时驾驶火车的就是刘金山。
10、洪振海豪放,刘金山沉稳,洪振海和刘金山加起来就是《铁道游击队》里的大队长刘洪。
11、在各种影视剧中铁道游击队队员喊刘洪为老洪而不是老刘,其实也是真实历史再现。
12、王志胜出生于1912年,出生地是枣庄市市中区陈庄,也就是铁道游击队成立的地方,王志胜的父亲是一位铁匠,后来在家旁边的枣庄火车站里当把头,在工人里很有威望。
13、王志胜和洪振海曾经一起在枣庄中兴煤矿当矿工,1938年王志胜和洪振海一起参加抗日义勇军,同年又一起被派回陈庄建立情报站,这个情报站一开始只有他们两人,洪振海为站长,王志胜为副站长。
14、王志胜在陈庄人头熟,和枣庄火车站的人也熟悉,因此他子承父业又担任了把头并和洋行里的日本人混熟,为工作开展创造了便利条件。
15、1940年鲁南铁道队成立后王志胜成为副大队长,之后在作战中多次负伤。抗战胜利后,王志胜担任了鲁南铁路局办公室主任,解放后他又调任华北煤田地质勘探队副队长,后回到枣庄担任人大常委,1987年王志胜因病去世,享年75岁。
16、原型人物:杜季伟、文立正、杨广立、赵若华、张鸿仪、郑惕。
17、你没看错,鲁南铁道队在短短几年的历史中居然有六位政委,如果算上抗战胜利后一度重建铁道队时的政委将是七个之多。
18、据《铁道游击队》小说作者刘知侠介绍,小说和影视剧里的政委李正原型就是那六位政委,不过其主要原型还是首任政委杜季伟,毕竟他是首任同时在队里的时间也最长,刘知侠将其他政委的闪光点都集中到了李正身上。
19、杜季伟出生于1911年,出生地山东临沂苍山县兰陵镇沈坊前村,他到铁道队隐蔽的炭厂担任账房先生为掩护开始整顿刚成立的铁道队,为整个队伍的正规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20、1943年杜季伟曾奉调外出学习,学业完成后回到铁道队继续担任政委。1944年杜季伟调任地方工作,抗战胜利后曾担任铁道队队员改编加入的鲁南军区特务团副政委,解放后担任过县委书记和师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最后职务是济南军区炮兵副政委,1981年离休享受军级待遇,1983年杜季伟去世,享年72岁。
21、小说和影视剧中的政委李正温文尔雅,这个特点和他的名字来源于第二任政委文立正。
22、文立正出生于1911年,出生地是湖南衡阳市衡山县东湖镇,北平辅仁大学毕业生,曾参加过一二九运动。1943年他兼任铁道队政委,后调任,1945年文立正在临城做根据地工作时被国民党顽固派袭击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4岁,他的遗体葬于枣庄市滕州烈士陵园。
23、第三任政委杨广立,1918年生于山东枣庄滕州柴胡店村,1943年5月担任铁道队政委,1944年调任,抗战胜利后担任主力部队团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中参加过一系列重大战役,解放后曾担任军政委、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和江苏省委书记等职,1955年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84年离休,1997年病逝,享年79岁。
24、第四任政委赵若华,1919年生于山东临沂苍山县,和杜季伟算是老乡,在杨广立之后担任铁道队政委,1944年调任峄县公安局长。解放后曾担任过宁波军分区后勤处处长等职,2011年因病逝世,享年93岁。
25、第五任政委张鸿仪,1912年生于枣庄市台儿庄区顺河街,1944年9月兼任铁道队政委,1945年5月他在龙山战斗中为掩护主力突围不幸中弹,抢救无效牺牲,时年33岁,他的遗体葬于山东临沂费县烈士陵园。
26、第六任政委郑惕,1923年出生于山东临沂兰山区,1945年6月在张鸿仪牺牲后调任铁道队政委,日寇投降时他以22岁的年龄担任全权代表和日军谈判,在刘金山率部协助下迫使一千多日军向鲁南铁道队缴械投降,史称“沙沟受降”。
27、解放战争中郑惕曾担任团政委和参谋处长等职,解放后曾任志愿军副师长入朝作战,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78年他重新出山历任二炮科技部部长、副参谋长和副司令员等职,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28、1993年郑惕离休,2002年在北京去世,享年79岁,去世后他的家人按照他的遗愿将沙沟受降时日军指挥官交给郑惕的战刀赠送给了铁道游击队展览馆。
29、在《铁道游击队》中芳林嫂是一个特殊的人物,她的身上寄托了小说作者刘知侠的美好设想,刘洪和芳林嫂就像古典武侠小说中的英雄和美女一样,之后各个版本的电视剧中也曾拍出了作者的意图。
30、在老电影《铁道游击队》上映后,刘金山经常被热情的观众围住询问芳林嫂如何如何,刘金山只好红着脸告诉大家:芳林嫂是艺术创作出来的人物。
31、实际上,芳林嫂的原型也并非一人,其事迹也是由多人组成。其中,丈夫当矿工被杀,后加入铁道队担任通信员的是时大嫂,据说她和洪振海曾经有过感情。日军特务伪装包围铁道队时,发现敌情并报信的是女交通员郝贞。
32、按照作者刘知侠所说,芳林嫂的主要原型则是刘桂清,她1898年生于山东济宁鱼台县,1939年参加革命,1940年担任铁道队地下交通员,她曾两次被捕受尽敌人的酷刑,后被营救。解放后,刘桂清在特殊年代掩护了王志胜和刘知侠两人,刘知侠感念于她,曾单独创作小说《芳林嫂》。1984年刘桂清病逝,享年86岁。
33、以上就是《铁道游击队》主要人物的原型情况,其他如彭亮、小坡、鲁汉、林忠等人的形象也都各有原型,刘知侠在这些原型的基础上融入了《水浒传》中好汉们的特点,最典型的大概就是鲁汉和林忠了,他们的身上估计也有鲁达和林冲的影子。
二、《铁血将军》范树萍结局如何原型是谁
范树萍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是没有这号人物的。范筑先的后人中1938,其次子,青年抗日挺进大队长范树民在济南战役中光荣殉国。为表示与日寇血战到底的决心,把年仅20岁的二女儿范树琨任命为挺进大队队长,并先后将长子、长女、三女儿都送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表现了忠于民族,誓死抗日救国的爱国精神。范筑先长女范树萍扮演者解惠清,中国内地女演员,1990年9月13日出生于贵州贵阳,在北京长大。
三、《亮剑》里面的李云龙,赵刚,在历史上的原型是谁
1、首先,赵刚是虚构出来的,没有原型。
2、李云龙的原型是王近山(1915-1978),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副团长,第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旅副政治委员,新编第八旅代旅长、旅政治委员,第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留守兵团新编第四旅旅长,太岳纵队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副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十二军军长和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东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军区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3、楚云飞的原型是熊绶春(1907-1948),字霖生,别名林森,南昌新建人。黄埔军校三期学员,日本步兵学校学员、日本户山军官学校毕业。参加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排、连长。1927年赴日本学习军事,1931年回国,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特务第一团中校副团长、代理团长,军事委员会干部训练班上校教育组长,中央步兵学校上校教官,军委会南昌行营干训班上校组长,星子特训班大队长。河南保安处学兵团长,河南省保安第三团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郑州警备司令部参谋长,沙市警备司令部参谋长。第九战区军官大队大队长。渝北警备司令部参谋长。1939年春任第一0三师少将剐师长。1942春任第八军第一0三师师长,兼云南河口警备司令。1945年1月任第十四军副军长,徐蚌会战前,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中将军长。1945年6月授陆军少将。先后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豫北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和滇西反击战。1946年起任整编第十师师长。1948年12月初在随国民革命军陆军黄维兵团从河南驻马店地区赶往徐州参战,在双堆集被共军包围,率部固守阵地,保护兵团司令部。1948年12月11日熊绶春在双堆集阵亡。1950年8月被败逃到台湾的蒋中正追赠熊绶春为陆军上将。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