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电影百度云【1280P网盘共享】超清晰画质
百度网盘链接:https://pan.baidu.com/s/gsbgvbghfhgt6vbp8hgw
迅雷网盘链接:https://pan.xunlei.com/59864p8hgw
本文目录
- 邓稼先成就那么多,贡献那么大,为何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 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当时是属于什么单位的
- 为什么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得不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原创性不强吗
- 以海森伯的天才,为什么没能在原子弹方面取得突破是否如他战后所说是“故意”的呢
一、邓稼先成就那么多,贡献那么大,为何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1、很多人的狭隘病又犯了。又开始喷诺贝尔奖了。说什么诺贝尔奖没有公正性云云。拜托了,也许人文领域的诺贝尔奖可能不是非常公正的,但是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医学领域,诺贝尔奖还是比较少争议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没有拿这个诺贝尔奖,就故意把人家贬低的一文不值。你这么牛,你怎么不上天呢?
2、邓稼先之所以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有下面几个原因。
3、第一个,诺贝尔奖主要是奖励给在基础科研上有开拓性成就的科学家。邓稼先的专业属于核物理,他并没有开拓某一种技术。核物理技术国外早就有了。
4、第二,邓稼先是军工科学家,不是基础科研工作者。军事工业虽然对国防重要,但本质上毕竟是毁灭,而不是创造,也不能提升生产力。这与诺贝尔奖的理念有冲突。诺贝尔奖的目的是奖励给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的人。邓稼先是为国家做贡献,不是为人类做贡献。
5、第三,邓稼先在核物理领域之外的基础科学也有成就,但是由于转行了,所以那些研究就放弃了,没有大的贡献。不足以得诺贝尔奖。
6、第四,加上他职业的保密性,他的论文都不能公开发表,所以他一直隐姓埋名,直到去世,外界都不知道有他这号人。还是后来杨振宁积极给国家写信,要求报道宣传“两弹一星”功勋者的事迹,邓稼先的事迹才最终被揭露,被天下人广泛所知。但是,这时候邓稼先早就去世了。诺贝尔奖也没有颁奖给去世者的先河。
二、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当时是属于什么单位的
1、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2、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nstituteforAdvancedStudy),简称IAS,1930年成立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市,是世界著名理论研究机构,但并不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部分。
3、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是各个领域的最一流学者做最纯粹的尖端研究,而不受任何教学任务、科研资金或者赞助商压力的研究机构。上个世纪爱因斯坦等学者迁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之后,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学术圣地,不少著名学者在这里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成果。在其它地方也有效仿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而建立的高等研究院,例如清华大学设立的高等研究院或香港科技大学的高等研究院。
4、历史名人:爱因斯坦、哥德尔、冯·诺依曼、奥本海默、阿蒂亚、外尔、杨振宁、陈省身
5、杨振宁(英文名:Chen-NingFranklinYang,1922年10月1日-),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与李政道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和杨振宁是首两位获诺贝尔奖的中国籍人士。杨振宁的物理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他在统计物理,粒子物理理论和量子场理论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成就,特别是他和李政道合作期间成果丰硕。
6、李政道的研究领域很宽,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方面的工作也颇有建树。
三、为什么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得不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原创性不强吗
1、首先申明自己的观点:不要质疑诺贝尔奖的权威性,可以肯定的说,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等老一辈科学家之所以获得不了诺贝尔科学奖一个关键原因在于,他们从事研究确实不具有开创性和原创性,并不是一项新的科学技术或者应用。但如果这个问题不展开来说,作为一个现代人根本不会了解他们的伟大,也不了解他们为国家做出了那些牺牲。
2、诺贝尔科学奖从1901年颁发以来,虽然不能说绝对的公平,绝对不受政治影响,但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公平、公正和客观的。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等老一辈科学家不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既有自身从事研究的原因,也有诺贝尔科学奖自身的因素在里边。
3、第一、诺贝尔科学奖主要颁给开创性发明、发现:譬如说居里夫人,因为率先发现和提纯出“镭”这一新的放射性元素,而获诺贝尔物理、化学两项奖项。而以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所从事的并不是这些开创性研究,严格来说只是在追赶发达国家的技术,他们虽然优秀,但并未给整个科学界带来新的突破,这是主要原因!
4、第二、诺贝尔科学奖只颁给已经验证的科学应用:这个例子用在爱因斯坦身上最合适不过,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爱因斯坦只获得了一次诺贝尔奖,而且还是他最小的成就——光电效应。原因就是在于他的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在当时,没有足够的证据加以印证。
5、第三、诺贝尔科学奖只颁给在世的科学家:单这个条件就阻挡了一片人,不过诺奖评选委员会也有人家自己的苦衷,如果这个口子开了从伽利略到牛顿,从麦克斯韦到爱因斯坦这些逝去的科学家会长期霸占诺奖。
6、我们老一辈的科学家,不管是邓稼先老先生,钱学森老先生,包括今天在世的袁隆平老先生他们都足够的优秀。他们没有获得诺奖,主要原因是是因为他们本身从事的就不是开创性研究而是技术应用。邓稼先老先生在回国之前是美国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钱学森老先生在国外是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火箭导弹专家;袁隆平老先生虽然作为一个本土专家,但在上世纪70年代杂交水稻领域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7、除了研究方向的问题,以邓稼先、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没有获得诺奖还有当时国际复杂环境和国内政治的影响。可以这么说,不要说他们没获奖,就是获了诺奖去不去领都是一回事。第一是他们已不在乎,在他们心中有比诺奖更崇高的目标。第二出于安全考虑国家允不允许也是一回事,当年聂荣臻元帅的秘书给钱老配了一辆高级轿车,惹得聂帅一顿臭骂。因为太招眼,怕国内外反对势力暗杀,在国内尚且如此,以老一辈领导人的敏锐,会让自己最优秀的科学家因为一个诺奖陷入危险的境地吗。
8、对于一个科学家而言,最大的追求是什么?当然是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和聪明才智,为全人类去开创一个新的未来。然而,他们为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却选择放弃了国外的优越生活条件和先进的科研环境。对一个科学家而言,优越的生活也许并不重要,但放弃先进的科学实验环境,提前终结自己的科学生命才是最痛苦的。但他们深深明白,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他的国家和人民需要他的知识来武装自己。
9、如果不回国邓稼先老先生人生轨迹可能会像某人一样,成为一名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或者粒子学家,并最终获得诺奖,功成名就;钱学森老先生也是一样,或许会接过他导师冯·卡门的衣钵,成为举世闻名的伟大科学家。但他们却都回到了自己积贫积弱的祖国,回到了靠用土办法进行科学研究的落后实验环境。可以说在他们回国的那一刻,就已经知道自己一生将注定与诺奖以及背后所代表的名利无缘。但历史证明,他们取得的成就即使是100个诺奖也无法与其相其并论。因为他们所做的代表着一个民族不屈的精神,和一个民族高贵的灵魂,这是超越科学之上的伟大事业!
10、全息解读《三体》,深度解读科幻,欢迎喜欢科幻的朋友关注:深度科幻!
四、以海森伯的天才,为什么没能在原子弹方面取得突破是否如他战后所说是“故意”的呢
1、海森堡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二战在德国主导研究原子弹只是他科学生涯中的一小部分。
2、海森堡在1925年就创立起了矩阵力学,并提出不确定性原理及矩阵理论。1932年还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并且完成了核反应堆理论。
3、所以无论二战中他为什么没做完原子弹,都不影响他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并且在1970年获得了表彰“在原子能和平利用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或工程师”的波尔奖章。
4、说到波尔奖章,就顺便提一下波尔。我篇文章提到的都是大佬中的战斗机,天才中的天才。波尔大家可能比较熟悉一些,他提出的量子不连续性,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和类氢原子的结构和性质,提出了原子结构的玻尔模型。
5、波尔曾经海森堡的老师,二战时候波尔离开了德国,海森堡可能是因为自己是日耳曼人,决定留在德国帮助德国。因为这个波尔和海森堡决裂了,至死都没和好。然而海森堡最终获得了“波尔奖章”,神不神奇。
6、我来说一下个人观点,海森堡留在德国主导原子弹的研发,美国那边是奥本海默主导美国原子弹。我说了,今天提到的都是大佬中的战斗机。奥本海默虽然感觉上理论成就没有海森堡那么猛,但是奥本海默背后的团队包括费米、波尔、费曼、冯·诺依曼。
7、这都是谁呢?费米,1938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第一台核反应堆就是他造的,人类原子能之父。
8、费曼,费曼图、费曼规则了解一下。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如果这些不知道,那么纳米这个概念知道吧,就是他首先提出的纳米概念。
9、冯诺依曼,是不是听着耳熟,我们现在的家用电脑,全部都是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之父就是他。
10、所以这不是简单的技术角逐了,这叫做神仙斗法。
11、然后德国还在遭受盟军的不断轰炸,美国这边一群大神在实验室安安心心的搞原子弹。于是就造成了海森堡1vN的情况。
12、所以我认为,无论海森堡是不是故意的,当时的条件决定了德国实在是没有造原子弹的环境。按照后来对他的评价以及获得的成就奖项,我偏向于认为海森堡还是想和平利用原子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