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奉打更人》全集-电视剧百度云资源 网盘分享
百度网盘链接:https://pan.baidu.com/s/gsbgvbghfhgt6vbp8hgw
迅雷网盘链接:https://pan.xunlei.com/59864p8hgw
今天给各位分享《大奉打更人》笔趣阁免费阅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大奉打更人》笔趣阁免费阅读下载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红楼梦》通行本后40回应不应该看
当然要看,不看结果,一部书就不完善,不管写得好坏都要看完,电视剧的结尾是按张之版本排的,宝玉打更,不也得把剧看完吗。
二、古代晚上为什么要打更
1、古代晚上要是没有打更人,那就太恐怖了。
2、明朝末年,也就是公元1600年左右,在一个人口只有四五万的偏远小县城里,有一位60多岁,依旧无儿无女的打更人。
3、古代的打更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也不缺乏流传下来的江湖传说,由于经常昼伏夜出,几十年如一日,而且绝大多数打更人都无儿无女,所以这一职业,尽管也算是个公差,但是却一直跟赊刀人,散仙一样,都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4、别看只是简单出门巡个逻,但是据说这一行可很有讲究,更重要的是讲究传承,而且据说打更人具有驱邪避秽的特殊用途。
5、60来岁的林老汉,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6、村里的老一辈人都经常说,林老汉还在年轻的时候,做过木匠,也做过山贼,但是每当有人问起林老汉这些事儿的时候,他只是憨憨的一笑置之。
7、总之就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给人一种相当神秘的感觉。
8、原本在县城之中的打更人,并不只有林老伯一个,但是这段日子说来也奇怪,其他的打更人不是有事,就是出事儿!
9、所以今天夜里就只有林老伯一个人打更了。
10、为了能够克服内心的恐惧,打更人一般都是两人为一组,一个人手里拿锣,另一个人手里拿梆。
11、每天夜里只敲5次,间隔一个时辰敲一次,敲完第5次也就说明今天的工作顺利结束了。
12、这时候天也就大亮了,就是我们俗话说得五更天。
13、由于搭档有事儿,今天晚上的打更人只有林老汉一个,所以他的工资直接翻倍了。
14、林老汉也像往常一样出门了,毕竟多拿一份工资,就得多负起一份责任来!
15、毕竟要是连林老汉也撂挑子不干了,那还真说不定,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16、尽管夜色已深,但是毕竟那是走了无数次的路,即便是只有一个人,林老汉工作这么久,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所以也没放在心上。
17、一更天到了,林老汉只是自顾自地敲锣打梆子,随便用了厚重而又嘹亮的声音喊道:
18、只不过这回说来也奇怪,原本呼啸的大风也停了,空荡荡的街道上,除了林老汉自己的声音,月亮也在不知不觉之中,藏到了乌云背后。
19、即便是这样,这些年没少见过怪事儿的林老汉,只是心里咯噔了一下,但也并没有放在心上!
20、溜达完了第1圈,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的林老汉,就折返回来了,迷迷糊糊没过多久,就要开始新一轮的打更了。
21、一般这个时候需要人打起精神,毕竟这也是极易发生意外的时间段。说来也奇怪,二更天并没有什么异常。
22、一晃就来到了三更天,林老汉还是按照原来的路径,晃晃悠悠在街道上走着,没想到前面的一幕让他呆住了。
23、原本空旷无人的街道上,突然闪过不少的人影,隐隐约约之间,他们向林老汉所在的方向迎面而来。
24、林老汉手中的灯笼,也在这个时候不偏不倚,摇摇晃晃起来,借着微弱昏黄的灯光,林老汉也看不清那是多少人。
25、压根不信邪的林老汉,也相当好奇。
26、这大半晚上的,这么多人集体出动,难道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吗?
27、看到林老汉大摇大摆向他们走去,那伙人影居然定在原地不动了。
28、随即在夜色中传出一个低沉的声音:
29、老三,不是你说交代的事情都办好了嘛,怎么还会有打更人?
30、旁边的瘦子随即悄声说道:怎么把这老汉给忘了?等下就去解决了他!
31、就在说话间,林老汉也已经走到了他们跟前!
32、看清楚了眼前这几个人的打扮,林老汉不由得心中一惊:
33、这黑灯瞎火的,对面足足有8个人,个个披麻戴孝,还抬着一顶黑漆漆的大棺材,挂在棺材顶上的灯笼便忽明忽暗,在那一瞬间,仿佛有种阴间鬼差的感觉,但其实这点场面,对于林老汉而言,也还不算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是普通人可能就吓尿了。
34、双方在碰面的那一刻,都没有人率先开口打破寂静,只是默默地盯着对方。
35、直到林老汉试探性地开口问道:诸位这是去干嘛呀?
36、只见领头的那位汉子不客气地说道:看不出来我们这是去送葬吗?
37、眼看对方来者不善,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林老汉就想要快点走开了,毕竟对方人多势众,即便是发生什么,自己也没有任何办法!
38、那帮人本想对林老头动手,但是看到老头也是明白人,很识趣地走开了,所以也就没多做什么,而且他们神色慌张,应该是有更重要的任务去做,所以也就没有过多耽误时间。
39、看着逐渐走远的一行人,林老汉终究还是留了个心眼,毕竟他在刚才经过那伙人的时候,深吸了一口气,凭借着敏锐的嗅觉,他知道这里肯定有问题,而且那种特殊的气味,只来自于一个地方,那就是城中的死牢,毕竟那里经常会有死刑犯的尸体。
40、再看看一行人经过,留在地上的那一串湿漉漉的脚印,更加印证了林老汉的猜想。
41、关键是眼尖的林老汉还发现,那几个人的棺材里绝对有东西,并且不是一般的东西,8个彪形大汉,都差点被压弯了腰,事出反常必有妖。
42、刚想到这里,对面为首的那个大汉,突然向并未走远的林老汉狂奔而来,意识到大事不妙的林老汉,赶紧拎起手中的铜锣,当当当连续敲了三下,这也相当于打更人的暗号。
43、就是为了应对各种突发情况,随即转身就跑的林老汉,边跑边喊道:杀人灭口啦……
44、其实在古代,晚上衙役们也会值夜班,就是为了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林老汉连续三声铜锣响,就已经惊动了值班的衙役,眼看着前面亮起的灯火,林老汉笑了。
45、背后那名彪形大汉再也不敢追了,转头就带着那一伙白衣人,迅速消失在夜色之中,就连抬着的那一口木棺材,也被扔在了地上。
46、几名衙役看到气喘吁吁的林老汉,赶紧问道:林老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
47、还没顺过气来的林老头,转身就指了指扔在地上的棺材,随后又把刚才发生的事儿讲了一遍。
48、带头的衙役感觉此事非同寻常,随后就带着手下前去查看,顺便让身边一个年纪较小的衙役去禀告县太爷。
49、等到县太爷召集人手来到那口棺材前面,随即就吩咐衙役打开了,看到棺材里的东西,他傻眼了。
50、偌大的棺材里竟然没有人,反而被无数的金银财宝填满了,确实令人匪夷所思。
51、只不过稍作迟疑,林老汉当即就脱口而出:是盗墓贼!
52、县太爷当即就让手下们去搜寻,但是林老汉却说:慢着,跟我来。
53、林老汉这才说出了自己的分析:他们鞋子上有泥,并且身上有刺鼻的味道,应该在城中死牢附近!
54、果然,县太爷带着衙役们,在死牢附近的一个隐蔽角落里,找到了盗洞,并且成功抓获了这伙盗贼。
55、至此,这个故事也算告一段落了,林老汉也因为抓捕盗墓贼有功,得了一笔赏钱,彻底回家养老去了。
56、看完了打更人巧抓盗墓贼的故事,你是不是也对打更人有进一步的了解呢。
57、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重点聊聊这几个问题。
58、其实,古代打更还有另一种说法,叫做击柝,这里的柝,也就是打更人常用的木头梆子,说白了就是一根中间空心的木头。
59、由于我国古代房屋主要是木质结构,而且古代没有先进的照明设施,依赖蜡烛和煤油灯,是极其容易引发火灾的,所以打更的行业也由此而生。
60、所以由此可见,打更的第一个用途,主要就是为了预防火灾发生,即便是有火灾也能够提前敲响警报,惊醒睡梦中的人们,防患于未然。
61、目前已知打更的最早记载始于东汉,所以打更距今至少也有2000年的历史。
62、而且由于打更的重要性不容小觑,所以这一传统的职业,其实也算是公务在编人员,和今天的保安大叔,多多少少有点相似的味道,但二者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63、只不过古代的打更人来说,由于门槛比较低,唯一的要求就是胆大心细,而且上的都是夜班,所以有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一职业甚至成为了许多乞丐争先恐后选择的工作,再怎么说能够吃饱饭,晚上巡个逻,也比无家可归要好太多了。
64、其实除了刚才提到的防火,还有报时,防盗。
65、根据打更人所喊的口号变化,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古人的作息时间!
66、戌时一更天,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晚7:00~9:00,这个时候打更人喊的是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67、亥时二更天,是晚上的9:00~11:00,古人的活动到这个时候基本上都结束了,也是该休息的时候了,所以这时候打更人喊的就是关门关窗,防偷防盗。
68、子时三更天,打更人喊的是平安无事,毕竟这个时间段,也算是事故高发期,所以注意安全很重要。对应的就是11点到次日凌晨1点。
69、丑时四更天,对应凌晨1:00~3:00,这个时候已经会有鸡鸣叫了,而且由于是气温相当低的时候,打更人也会善意的提醒:天寒地冻。
70、寅时五更天,就是古人该起床的时候了,古代皇帝起床,也差不多这个时候,别以为当了皇帝就能睡懒觉,大臣们也一样,毕竟还是要领工资的,所以这个时候的打更人,就犹如闹钟一样,当然也是他们该下班的时候,所以就会喊道: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71、毕竟在古代不能人手一块手表,也没办法人均一个手机,所以打更人就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72、那么聪明人就会问了,打更人是如何知道时间的呢?
73、这个其实很有讲究,古代人计时,一般用漏壶,一般也会标有刻度,加满水之后通过水位变化,来观测时辰的变化。
74、当然古代人也会用点燃一炷香的方式,来计算一个时间段。
75、只不过古人一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且古代人,不论是夜生活还是熬夜,都没有现代人厉害,所以一天24个小时,对于他们来说基本是够用的。
76、别看他们三五点就起床了,但是他们睡得也早呀。
77、所以打更人除了报时,一般还兼顾防火防盗的任务,林老汉抓住盗墓贼,那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而且在黑漆漆的夜里,打更人能够很好的警报失火,除了避免发生人身安全意外,更重要的是保护居民财产。
78、当年就因为打更人的失职,在光绪皇帝即将大婚的紧要关头,紫金城内突然失火,无数珍宝和建筑化为灰烬,龙颜大怒的光绪皇帝,直接上当晚值班的打更人和看守领了盒饭!
79、知道了打更人的主要用途,其实就不难理解大根人家今天为什么消失了。
80、一是由于钟表的发明,人们不再需要打根人来提醒时间了,再加之建筑水平的迭代,所选用的建筑材料也更容易防火防盗,所以直接弱化了打更人的作用。
81、其实当年孙中山先生的父亲,就是一位兢兢业业地打更人,而且培养出来孙中山这样优秀的儿子。
82、所以你明白古代人为什么要打更了吗?
三、如何评价烽火戏诸侯的小说《雪中悍刀行》
先说我对《雪中悍刀行》的总体评价:技术活儿,没法赏啊!
说实话,对于近450万字的网络玄幻武侠“巨作”《雪中悍刀行》,刚开始我有点看不下去,差点就弃了,但挨过了开头之后,随着故事的慢慢展开,越看越有味道,很快就把这450万字看完了。
总得来说,《雪中悍刀行》的优点很明显,但也有大部头网络小说常见的毛病。下面简单说一说。
《雪中悍刀行》是一部架空小说,但作者烽火戏诸侯却打造了一个完整的时空场景,让整个故事有了坚实的基础。
时间线从八百年前的大秦王朝,到大奉王朝,再到春秋九国(离阳,西楚,西蜀,北汉,大魏,后宋、后隋,东越,南唐)大战,再到离阳王朝一统天下,作者构建了一段完整的历史。有分析认为,大秦就是秦朝,大奉相当于汉晋的结合体,春秋九国有点五代十国的感觉,而离阳王朝当然就是北宋了。
空间版图上,大致也是参考北宋的:离阳是北宋,北莽是辽国,北凉差不多就是西夏,南诏是大理,烂陀山则是吐蕃。
不仅如此,书中很多人名,直接或间接来自历史或历史传奇故事,比如人屠徐骁、董卓、桓温、阿保机、鱼玄机(鱼幼薇)、李义山(李商隐)、童贯等。褚禄山的名字和体型(胖的像个球儿)来自安禄山,但文学才华来自温庭筠(温八叉);北莽女王对应辽国萧太后,而张家圣人分明就是孔子,等等。仔细看还能找出很多,不赘述。
我国5000年的强大历史,给了作者充足的养分和无尽的灵感。
《雪中悍刀行》的江湖,与其他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一样,但又不太一样。
尽管书中有陆地神仙一般的玄幻描述,但这神仙是武功到了极致之后的一种境界,不同于一般的修仙小说。那些个一品宗师乃至陆地神仙,就好比金庸江湖里的“五绝”一样,主要是供人敬仰的。
这样的陆地神仙毕竟不多,书中大多数人的江湖,还是靠实打实的武功去拼的。大多数的江湖人,还是过着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江湖生活;大多数的年轻江湖人,还是想着英雄救美,结伴闯荡,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
但不太一样的是,《雪中悍刀行》的江湖,与庙堂权争关系更加密切。人屠徐骁纵马天下的时候,把很多的江湖人也他在了马下。离阳朝廷对江湖人也施加了种种紧箍咒。江湖高手再厉害,面对千军万马的时候,也往往是无法抗争的。
但与此同时,人屠徐骁的儿子徐凤年,却数度行走江湖,在江湖中磨炼成长,靠江湖人稳固北凉的地位,更靠江湖人抵挡住了北莽的大举进攻。
作者并不满足于只写一个普通的江湖,而是充满了忠与孝与义,以及家与国的思考。北凉拒北关外,当十几位江湖大宗师联袂出城,力敌数十万北莽大军的时候,我想大多数的读者是会动容的。
任我行说“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但江湖与江湖还是有区别的。在武侠小说没落的年代,《雪中悍刀行》的江湖,让很多人找回了最初的武侠情怀。
《雪中悍刀行》的江湖,战斗值实行九品制,其中九品战斗值最低,一品最高:伤甲而不破,是下三品;破六甲以下,中三品;破甲八九,上三品。其中二品为小宗师,一品则是大宗师了。
如果光是这样,这个体系跟其他人也没有太多区别。《庆余年》的战斗力也分为九品,所不同的是,九品战斗力最高,一品最低,在九品以上还有大宗师。
《雪中悍刀行》的创造在于“一品四境”:金刚境,指玄境,天象境,陆地神仙。前三者分别对应释家、道家和儒家。也就是说,佛门高手修行到一品,就是金刚境,道门一品高手为指玄境,儒门一品高手为天象境,没有高低之分。再往上走一步,都可以直接进入陆地神仙境界。而三教以外的江湖武夫,一般来说要循境而进,先金刚,后指玄,再天象,最后才进入陆地神仙,是有高低之分的。
总体来说,谁的境界更高,谁就更厉害。但也有例外,比如人猫韩生宣,就擅长指玄杀天象。
《雪中悍刀行》塑造了一大批各具特色、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个人觉得,其中最突出的人物形象,并非男主角徐凤年,而是徐骁、羊皮裘老头和缺门牙老黄这三个老头。这三个人,也是对徐凤年人格行成影响最大的人。我甚至分不出,谁的影响最大。
温不胜,也是对徐凤年影响最大的人。书中从头到尾都是他的影子,但可惜,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出现在回忆里,正面出场的篇幅过少。我估计电视剧版会把世子的第一次行走江湖由虚写变成实写,增加木剑温不胜和剑九黄的戏份。毕竟很多重要的人物,比如轩辕青锋,都是在世子第一次行走江湖的时候就出过场的。
轩辕青锋可以说是女性角色中前后变化最大、形象最丰满的一个,与徐凤年的对手戏也最充满张力,只可惜作者都不给机会让她说出自己的爱,最终孤独地成为天下第一人。
还有骑牛的。洪洗象的篇幅虽然不多,但人物很生动,不温不火,不徐不疾,一个注定得道的世外高人,谁知也是天下第一情痴,骑鹤下江南,用兵解转世换得徐脂虎飞升。怎么说呢,我又相信爱情了。
最后说说禄球儿。个人觉得,褚禄山的捧哏能力堪比王启年,只可惜田雨太瘦了,形象有点差距。感觉形象和捧哏能力兼具的,也就只有孙越了。不知道最后是不是孙越演的?如果是的话,让郭麒麟演徐龙象就最好了,兄弟俩再团聚一次。可惜徐龙象的演员是一个孩子。
《雪中悍刀行》的不足之处,基本上也是众多网络小说的通病。由于追求字数多、更新快以及“爽”,在细节上有不少问题存在。
1、很多的前期铺垫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比如红薯的敦煌城,前面花了大量的笔墨,让世子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一个人背对城门,抵挡数万大军,维护自己女人的大戏,但是在最后的第二次凉莽大战中,这座拼了命保下来的敦煌城并没有发挥任何的作用,直接就是在别人的转述中得知,城破人亡。不过对读者来说,还是很喜欢敦煌城的,特别是敦煌城的那张龙椅。
又比如青州陆家。作者大费周章地把陆家嫡孙女陆丞燕写成了北凉正妃,说陆家入凉有多少多少好处。结果呢,陆家入凉之后,作用一点没有,净干些扯后腿的事儿。那还要这个陆丞燕干嘛呢,虽然小泥人和裴南苇都因身份原因无法当正妃,但王东厢和白狐儿脸都可以啊。
徐凤年游历江湖途中,还有很多的部署,但最后有很多都没用上,不一一细点了。
2、很多的人物和情节也没有什么用
裴南苇在书中,其实没有多大作用。有她没她,故事情节都一样能够向下发展。当然,最后她让“天下第一”的世子爷扶墙而出的绝妙操作,让她成了全书无法删掉的人物。
还有鱼玄机,脸蛋美则美矣,身材爆则爆矣,但她以及她的那次刺杀世子,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唯一的作用,大概是让很多宅男想变成那只白猫吧。
小泥人,世子爷的青梅竹马和心头肉(虽然从小到大一直都是欺负她),怎么看都应该是女一号吧。然而并不,她的戏份太少了,担不起女一号这个称号。反而是徽山紫衣轩辕青锋,与世子的纠葛更深,多次出生入死并肩作战,对手戏多,内心戏更是满满,是实际上的第一女主。
要说情感线,轩辕青锋对徐凤年的情感,才是书中最值得回味的。其他的都有些勉强,比如白狐儿脸,她和世子的感情,就来得有一些莫名其妙。倒是倒马关的那位许小娘,对世子的感情更令人信服一些。
说到这里,大家也可以看出,男主在感情方面实在太渣了,简直见一个招惹一个啊。没办法,这就是“爽文”的需要啊。不仅如此,他的兄弟情也堪忧。口口声声说要给弟弟徐龙象找一个胭脂榜上的美女当妻子,最后他弟媳妇是一个减肥了几十斤才瘦下来的北莽女子。
总之,这是一部很优秀的网络小说就对了,建议还没看过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一下。当然了,好不好看,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太一样,还是要个人看了之后才有能体会。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