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一九四四》全集电影百度云(720p/1080p高清国语)下载

《哈尔滨一九四四》全集电影百度云(720p/1080p高清国语)下载

百度网盘链接https://pan.baidu.com/s/gsbgvbghfhgt6vbp8hgw

迅雷网盘链接https://pan.xunlei.com/59864p8hgw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没有我的城》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没有我的城》以及没有我的城小说在哪里看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万城之城——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2. 影评|《你的世界如果没有我》
  3. 寻《我城》全文!!

一、万城之城——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1、“在海岸的迷雾里,水手认出了摇摆着前进的骆驼的轮廓,带斑点的两个驼峰之间是绣花的鞍垫,镶着闪亮的流苏;他知道这是一座城,可是仍然把它看作一头骆驼,身上挂着皮酒囊、大包小包的蜜饯水果、枣子酒和烟叶,他甚至看见自己带领着长长的商旅队离开海的沙漠,走向错落的棕搁树荫下的淡水绿洲,走向厚墙粉刷成白色、庭院铺砌瓷砖的皇宫,赤脚的少女在那里摇动手臂跳舞,她们的脸在面纱下半隐半现。”这是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的一段描述,这座城叫德斯庇娜,是两个沙漠之间的边界城市。

2、知道这本书,是因为看了一个纪录片《一本书,一座城》。纪录片第二部以罗马开篇,配的就是这本书。充满幻想的书名,优美又荒诞的描述,让我一开始以为是一个奇幻王国里的故事。真正读下去,才惊觉自己发现了一份华美宝卷。

3、全书基本都是马可波罗对忽必烈的报告。感觉就像马可波罗一边摊开地图,一边向忽必烈讲述自己曾到过的形形色色的城市。这些城市的名字极为美丽:爱希利亚、波西丝、莉安德拉、奥黛尔、莱莎、阿尔姬、莫里安娜……若是把他提到的所有城市名字罗列一遍,就仿佛气质各异的美人一齐站在面前。

4、这里的城是梦中之城,是奇幻之城,总是充满了画面感和色彩。“每一座摩天大楼都有人正在变疯:所有的疯子都会在飞檐上消磨几个钟头;没有一头美洲豹不是某个女子为了贪好玩而饲养的。这是一个累赘的城;它不断重复自己以便让人记住。”城市犹如梦境:凡可以想象的东西都可以梦见,但是,即使最离奇的梦境也是一幅谜画,其中隐藏着欲望,或着隐藏着反面的恐惧,像梦一样。“地面的欧莎匹亚,其实是已去世的人依照地下城的形象建造的。据说在这一对孪生城市之间,活的和死的已经分不开了。”

5、作者卡尔维诺想要表达的都在优雅的描写中。如果急着看剧情发展,那么会错过无数美丽的幻象,和幻象里需要读者去想象的、可能发生的事情。它的特色在于,马可波罗的叙述里并没有提到具体的人或者事,而是从城市层面,从居民层面,进行笼统概括。卡尔维诺借马可波罗的叙述,架空出许多风格迥异的城市。这里有的城市只有出发没有到达;有的城市道路曲曲折折,因为一些男人在同一晚梦到了一个美人,第二天凭借印象寻找美人而留下了弯曲的道路;有的城市在远处看是某个样子,你一走近它,它就变了;有的城市建立在地底的深湖上;有的城市人们热衷清理,在充满敬意的静默中搬走昨日的遗迹,似乎是足以激发宗教虔诚的一种仪式。马可-波罗描述的城市有一个好处:你可以在思想上漫游、迷路、停下来享受凉风,然后离开。

6、 除了浪漫又诡异的城市样貌,这里的城似乎都具有某种魔力,让人无法逃脱,又迷恋其中。既虚无,又实际。“假如你每天用八小时切割玛瑙、石华和绿石髓,你的劳动就为欲望造出了形态,欲望也同时为你的劳动造出了形态;而在你自以为正在享受安娜斯塔西亚的时候,其实只是它的奴隶。 ”

7、这本书最有名的是它的“徽章理论”,也是记录片里提到的一段对话。忽必烈想,不同的城市就像徽章,新的资料从那徽章图形中得到新的意义,同时也为徽章增添新的意义。  “如果有一天我熟悉了所有的徽章,”他问马可-波罗,“是不是就可以真正拥有我的帝国呢?”    威尼斯人回答说:“汗王,别这样想。到了那一天,你只是许多徽章中的一枚徽章罢了。”

8、“旅行的时候,你会发觉城市是没有差异的:每个城看起来就像任何一个城,它们互相调换形状、秩序和距离。不定形的风尘侵入大陆,你的地图却保存了它们的不同点:不同性质的组合,就像名字的笔画。他们用不同的口音念相同的台词;他们张开不同的嘴巴打着相同的呵欠。”永远只有过渡区的赛德茜丽亚城更是将这个情绪直接点明:“赛德茜丽亚的外面是否还有外面?或者,无论你向城外走了多远,你是否只从一个过渡区到达另一个过渡区而永远无法脱身?”忽必烈汗已经留意到,马可-波罗的城市差不多都是一个模样的,仿佛只要改变一下组合的元素就可以从一个城转移到另一个城,不必动身旅行。旅行的意义在这里仿佛没有意义。从元素的种类而言,忽必烈的感受是正确的,但是每个城市的要素配比不同,这就造成了相同之中的不同。同时, 决定故事的,不是讲话的声音而是倾听的耳朵。决定感受的,不仅是目光所及,还有你和城市当时的关系。路过而没有进去的人所见的是一个城,每次进入看见的是一个城,困在里面而永远离不开的人所见的是另一个城。你第一次抵达时所见的是一个城,你一去不回时所见的是另一个城。“无论城的真正面貌如何,无论厚厚的招牌下面包藏着或者隐藏着什么东西,你离开塔玛拉的时候其实还不曾发现它。城外,土地空虚地伸向地平线;天空张开,云团迅速飞过。机缘与风决定了云的形状,此刻你开始着意揣摩一些轮廓:一艘开航的船、一只手、一头象……”除此之外,马克-波罗还讲述了他拜访城市时的心境:“每次抵达一个新城市,旅人都会再度发现一段自己不知道的过去:你不复存在的故我或者你已经失去主权的东西,这变异的感觉埋伏在无主的异地守候你。”这似乎又给了我们出发的理由。

9、 忽必烈曾几次向马可波罗进行提问。“你是不是根本没去过这些城市,这些都是你臆想的?”“是的,我并没去过,但是我知道他们的存在。”“我感觉你说的这些城市都很像,该不会是一个城吧?”“是的,就是我的家乡,威尼斯。”话说到这里,这本意识流的书总算有点清晰的地方了。城市的繁华、焦虑、恐慌、喧嚣,在这里被抽取出来,每个城市赋予一个特征,所有的城市拼起来,就是一个矛盾又统一的城市。它可以是威尼斯,也可以是任何地方。“人在远方城市的陌生环境中愈是觉得迷失,对于途中所经的其他城市愈能了解;然后他回溯旅程的各个阶段,开始认识他最初启航的城和年轻时熟悉的地方、家乡的环境以及他在威尼斯度过快乐童年的一个小广场。”

10、  《看不见的城市》究竟在讲什么,也许是不同的城市情绪,也许是出发再归来。它只有一城,却是万城之城。

11、全书运用了大量哲理而优美的语句,就像一则则城市寓言。比如:“到了生命的某一个时刻,在你认识的人之中,已去世的会比活着的多。这时你的心就会拒绝接受更多的面孔和更多的表情,你遇见的每一张新面子都是旧的容貌,它们各自寻得合适的面具。”还有很多精美而隽永的语句,记录在最后,以后还能翻看。

12、记忆也是累赘:它把各种标记翻来覆去以求肯定城市的存在。

13、在城的范围之内,四周的居民只要掘一个垂直的深地洞就可以汲到水,可是不能越过这范围。它绿色的周界吻合地底湖的黑色轮廓;看不见的风景决定了看得见的风景;。

14、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必研究珍诺比亚应该归入快乐的城市还是不快乐的城市了。这样把城市分成两类是没有道理的,要分类的话,也应该是另外两类:一类是历尽沧海桑田而仍然让欲望决定面貌的城市,另一类是抹杀了欲望或者被欲望抹杀的城市。

15、假如你想知道周围有多么黑暗,就得留意远处微弱的光线

16、虚伪的永远不是词语;是事物本身。

17、于是,你开始揣测,里奥妮亚真正的乐趣是所谓享受新鲜事物呢,还是抛弃、清除、细净经常出现的污秽,事实上,人们欢迎清道夫就像欢迎天使一样,他们在充满敬意的静默中搬走昨日的遗迹,这似乎是足以激发宗教虔诚的一种仪式,不过也许因为人们丢弃东西之后就不愿再想它们。

18、忧愁的城市莱莎也有一根无形的线,在某个顷间把一个生物连系上另一个生物,然后松开,又在两个移动的点之间伸展,快速画出新的图形,因此,不快乐的城市在每一秒钟都包藏着一个快乐的城市,只是它自己并不知道罢了

19、活人的地狱不一定会出现;要是真有的话,它就是我们如今每日在其中生活的地狱,它是由于我们结集在一起而形成的。我们有两种避免受苦的办法,对于许多人,第一种比较容易,接受地狱并且成为它的一部分,这样就不必看见它。第二种有些风险,而且必须时刻警惕提防:在地狱里找出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习认识他们,让它们持续下去,给他们空间。

二、影评|《你的世界如果没有我》

1、我虽然在影院里笑着,差点就喷出爆米花,却还是看着。

2、昨日新看一部刚上映不久的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拍摄的,两个人因爱情而重建了个梦中的小木屋子。但这题材不好拍摄。

3、男主是开酒吧的,而他多年的同学洪哥一直想接手阿布的酒吧,经常骚扰他们。

4、女主骆瑶则是一名没有名气的主持人,因为心情不愉悦而来到阿布的家乡旅游。

5、因为没摩托车载她上山,骆瑶只能步行上去,而阿布则开着一辆摩托车。

6、在山路上见,两人见面的那一刻,阿布傻傻望着她,骆瑶也看见了他,两人对望着,如“一眼万年”。

7、许是想表达阿布内心的一见钟情,而女主则是喜悦终于遇见一个“摩托车师傅”了。

8、此时的阿布宛如上了魔咒,话不多说,直接点头答应,带她去了。

9、小瓶子内敛,不懂表达自己的情感,会帮助阿布看管店内生意。

10、而珠珠则是豪爽的理发店老板娘,穿得很摇滚,还挑染蓝发,很有个性。

11、珠珠并没有理会小瓶子,而在乎阿布的感受,甚至提出要拿可乐给他。

12、不难看出,珠珠的心意是在阿布身上的。

13、而阿布却看出小瓶子对珠珠的情愫,让他大胆去说出来,甚至说,看见喜欢的人会有音乐。

14、珠珠拿着可乐回来了,又是一个缓慢的镜头。不得不说,颜值妥妥的,还伴着音乐响起。

15、尽管小瓶子可能看出珠珠喜欢阿布,却还是一直暗恋着她,默默守护她。

16、这火冓节的氛围让我联想到广场舞。

17、女主被洪哥搭讪了,开始了尬的对话。

18、在这里,我想问问剧本,为什么台词如此地跳戏。

19、为了救下处于困境的女主,阿布竟上台说了一句,

20、随后众人起哄,男主趁机带女主逃跑。

21、后来,他们在山里漫步时,下雪了。

22、随后天气变坏,变成下雨了,为了躲雨,而发现了小木屋。

23、女主还要求阿布帮忙给她拍照片,结果前男友的电话打过来了。

24、在这里,便明白,有些时候,一个人旅游总有一些原因,多的是为了散心。

25、雨停后,两人出了木屋,看见满天的星星。

26、“如果在这儿有个木屋,你愿意留下来吗?”

27、女主却没有说话,只是很快乐地托着下巴。

28、女主回到城镇后,男主开始打造木屋。

29、只可惜为了女主,他放下了酒吧,放下了小木屋,独自前往城里找女主。

30、他带上一罐绿色的萤火虫,在天台,将“星星”送给女主,女主感动得哭了。

31、在放飞萤火虫后,十分梦幻,阿布说,

32、也就是我来到你的世界,来了解你了。

33、如果有人愿意为了你,放下一切,来找你,你会感动吗?

34、洪哥跑去店内闹事,最后理发没成,洪哥的眉毛被剃了,便起了争执。小瓶子及时赶到,毫不犹豫地给了洪哥一拳。

35、或许连他自己也意料不到,他学会保护珠珠了。

36、离开警察局后,小瓶子鼓起勇气告白。

37、“阿布哥不在了,我也想去城里看看。”

38、也许这便是命运的安排吧,喜欢的人却都不喜欢自己。

39、跟喜欢的人一起送餐,是很愉悦的事情。虽然辛苦,但是幸福。

40、他看着骆瑶的事业一路直上,甚至被邀请去看她第一次的主持新节目的现场。

41、他想到后台给骆瑶一瓶水,而工作人员则想赶他出去。

42、直到女主的前男友找到阿布并警告他。

43、那一天阿布十分失落,他开始对自己产生质疑,他开始疏远骆瑶,渐渐地,两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44、也许他深知自己没能力给她幸福吧。

45、现实开始给他打击,外卖员哪有这么好做,每天面对不同的人,态度恶劣或态度温和的客户都是随机的。

46、骆瑶与阿布准备去吃饭,他在说着自己工作不满,骆瑶只想他开心,不为这些事计较。

47、说话的途中,路人认出了骆瑶是当红的主持人,几个人愉悦地打招呼,自拍。阿布瞬间感觉跟她的世界很不一样,或许,这就是差距。

48、他的心开始变得脆弱,敏感,不堪一击。以至于骆瑶无心的一句,去换衣服吧。

49、他听着,是无比地讽刺,我想,自卑的人都有这样的通性,无论别人说什么,都觉得是抨击,是在变相嫌弃他们。

50、导火线在慢慢燃烧,直至骆瑶的生日,她却被极力留下去参加庆祝派对。

51、与此同时,阿布送完外卖后,从窗外看见骆瑶与前男友在宴厅内。

52、厅内的热闹与他一人的孤独,强烈的反差,又一次让他想逃离这个地方,不属于他的世界。

53、尽管骆瑶从宴会跑出来了,也见到了阿布,可他的内心充斥着伤感,说着口是心非的话,坚决地走了。

54、后半部分是剧中高潮,开始有些共鸣了。

55、骆瑶赶到阿布租的房间时,已经空无一人,只剩下给她的礼物。

56、她打开后,是木屋形状的蛋糕,是那梦寐以求的木屋,可是他却留下这屋子,离开了这座城市。

57、骆瑶看见一张照片,又来到了阿布的家乡。

58、不同的是,大家都知道她的名字,认识她。

59、“这附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去年的一句话,又重提了一遍。

60、又来到那秋千,那儿有一个牌,写着:

61、那瞬间感觉好遗憾,想在一起,却发现并不是同一个世界里的人。

62、但其实是不是同一个世界,又有什么重要的吗?

63、阿布和骆瑶履行以前的承诺,一起协力将木屋修好。

64、而爷爷说,你们两人的关系和这木屋没有太大关联。

65、或许,木屋只是让她们关系走得更近的依靠。

66、或许,这电影拍摄的效果不如愿,但我写下来的时候,我开始感受到这部电影的内涵。

67、过程看着有点枯燥,有些地方拍摄效果浮夸,台词也很普通直白。

68、真谛,不是这部电影能否吸引我们,而是我们自身,有没有“空杯”,去看一部电影。

69、好的电影很多,自然批判心和对比便容易产生了。

70、评价不好的电影,它只是没有那么优秀。它在努力地传达这个电影背后的故事。

71、到了电影结束,所有人都走了,这时,屏幕仍在播放着,真正的主人公出现了,虽然只是一张照片,但我被触动了。

72、原来真的发生过这么一个故事,真的有这么一间木屋。

73、生活中,平凡温馨的故事很多,我们没察觉到,现在电影拍出来了,虽然挺一般的,但现在的我,是知道了这段故事的存在。

74、实则,在童话里也不完全是顺利的啊,它也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克服了障碍,才会迎来好的结局。

三、寻《我城》全文!!

1、阿麦书房在铜锣湾和香港艺术中心各有一间,书店里的书相似,迈克说,阿麦书房对于他,好像是买书的boutique,阿麦的书选得精,当然,还是少了些。

2、买了西西的《我城》,这本在报纸上连载过的小说,也是挑着在看,书的名字实在吸引我,每次在船上,从红磡去中环,看城市浩浩荡荡铺排过来,就想起西西这书的名字,对于住在这城市里的人来说,无论外间怎样说它是浮城一座,到底它和切身的关系是“我城”罢。

3、买了黄碧云的书,《沉默,暗哑,微小》,这几个词语,看上去很像某位畅销书作家的语气,也不知道是谁提醒了谁,十几年前,在《中外少年》上写东西的刘菲总是和我说这个名字,我往往记成“朱,碧,云”,连起来是颜色煞好看的景色,恍惚也是那时对这城市的浮想。

4、一口气看完的是胡恩威的《香港风格》,胡恩威学建筑出身,在进念排戏,写建筑和城市评论,他不停地抗议批评香港政府和大的开发商所推行的高地价政策对习俗、建筑、生活习惯的破坏,声音刚直严厉,案例具体丰富,这是我钦佩的学问态度,AA School出身的胡恩威并没有言必称伦敦巴黎,将西方经验硬性要求香港,也没有拿中国历史要求这半唐蕃城市,在现有的历史文脉和生活习性中,他在街市、茶餐厅这些朴实存在中,寻找香港的本地性,如果伦敦有pub,巴黎有咖啡馆文化,香港所有的就是茶餐厅,胡恩威说。土生混杂的生活,正是这城市的有趣之处。当然,这城市无处不在四处复制的大商场,越来越凋零稀少的戏院、电影院,“石屎”森林一样密不透风狭小不环保的居住空间,这是这本《香港风格》批评的现实。

5、胡恩威在报章也发表文字,但显然在香港,他的声音并非主流,在一整块坚硬的主流商业文化中,像胡恩威、林奕华这样的异议者,他们存在于何处呢?香港的文化活动其实不可谓不丰富,每年一度的香港文化节所挑选的节目很多是世界级的演出团体,香港电影节当然也比内地的电影奖项更成熟好看,甚至在轮渡上的免费资讯中,也能看到很多小型演出团体的通告,即使是精英化的当代艺术,AAA(亚洲艺术文献库)所做的艺术文献整理,细致深入,也是两岸三地所仅见。但这些始终好像并不能进入香港人的生活层面,更勿论成为城市话题。林奕华在伦敦时搜集了六年的TIME OUT,他喜欢这周刊上的小评论,也据此做生活安排,回香港做戏,有一间小戏院始终是他的一个梦想,我想,在Covent Garden和Charring Cross Road游荡多年的人,即使是异乡客,也会被大大小小主流非主流的舞台所蛊惑,甚至以为这是理所应当的日常生活吧,然而,香港不是。这城市有政府拨款扶植文化,在被市场和商业逻辑左右的城市中,这样的扶植能有效吗?这城市,有光亮美丽的表面,但始终不够时间(耐性?)来形成内里的丰富层次。批评者几乎注定是寂寞的,他们需要的对话、讨论、异议是看不见的,没有audience,对于大众来说,他们的声音不是被放大的,往往如砸入水中的石子,些许涟漪,然后消失。

6、小报化的周刊媒体,无所不在的流行文化,从阿姆斯特丹短期回香港的周耀辉说,这是一种“虚假的多元化”,“你看得出《忽然一周》、《壹周刊》和《东周刊》有什么区别吗?”城市生活当然需要流行文化,但如果提供的样式都是流行,即使品种再多,也是单调乏味的。

7、又回到最近总在说的Context(上下文)中。几年前,王瑾曾经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在美国批评资本主义,在中国批评政府的,有种,我想,反之就没有这么大的逆力。在香港的商业文化环境中,为精英文化辩护,是少数人,所以尤其辛苦寂寞。而在北京80年代以来并未断掉的精英文化脉络中,主流的媒体还是尊重严肃的声音的。而在这样声音容易被放大的环境中,具体而微的工作方法和大量的调查工作却是寂寞辛苦的。另一方面,对于复杂变化的现实,尊重多元,保持开放心态,丢掉等级观,是要多思量的。上下文不同,你所在的立场面对的困难和最后释放的力量也是千差万别。

8、胡恩威这些年,也一直往返于内地各城市,《香港风格》虽然做的是香港的城市文化批评,有他个人对这城市的情感与体验,也并不只是说的香港问题,“你看,现在的上海,不正在做香港已经做过的那些事情吗?”

9、而且,上海甚至比香港更加的polish了。吴江路还是原来的吴江路吗?沿中环往上环走,在高楼大厦中,底层商户还有许多的老字号粥粉面馆,衣服、建筑都西化了,食物还是香港胃。无论在白领化的中环,还是嘈杂的旺角,茶餐厅的米粉、点心、冻柠茶、西洋菜蜜多是可信任的,在层层叠叠的高楼之下,那些几代相传的张记王记小餐厅仍是生活放心的邻居,这样的日常待遇,北京是没有的。

10、这是另一本系列书的名字了,欧阳应霁已经出版了四本的《香港味道》,大排档、茶餐厅的香港故事,当然比半岛酒店喝英式下午茶更丰富可感,即使是欧阳,每年定时去米兰看设计展,也不是纯然要欧式的设计乌托邦,他开始在熟悉的环境中找依据。

11、营养在哪里呢?在一个混杂复合的大环境中,尤其考验在不同质地层面的生活和文化进出、选择和判断的能力,我们随时都可能刻舟求剑。“香港是不是文化沙漠”,现在已经不是简单的要肯定或者否定回答的时候了。香港不是孤岛一座,她的故事正在更多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演出,甚至除了建筑和衣服,这些城市的胃都被改变了。

关于《没有我的城》,没有我的城小说在哪里看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