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内战-电影百度云(hd高清)网盘【1280P中字】完整资源已分享
百度网盘链接:https://pan.baidu.com/s/gsbgvbghfhgt6vbp8hgw
迅雷网盘链接:https://pan.xunlei.com/59864p8hgw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美国内战》和百年战争时间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美国内战》和百年战争时间的知识,包括关于英法百年战争和英国光荣革命 请大家帮忙推荐几本书!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英国的国家历史是什么时间开始的
公元前2000年:凯尔特人出现在布列塔尼半岛.
前900年:凯尔特人出现在英格兰;爱尔兰文明出现.
829年:英格兰第一个王朝——盎格鲁萨克逊王朝建立.
1190年:金雀花王朝的国王狮心王理查发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西元1337年~1453年百年战争爆发.
1534年:英格兰从罗马教廷分离,英格兰国教会初步成立.
1588年:英格兰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707年:英格兰王国与苏格兰王国合并,联合王国(英国)成立.
西元1775年:乔治三世颁布印花税制度.
西元1783年:和法国共同承认美国独立.
西元1837年:英国进入维多利亚女王时期.
西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参加.
1939年:英国向德国宣战,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5年:德国及日本相继投降,二战结束.
西元2005年:发生伦敦地铁轰炸事件.
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100多名英国清教徒来到北美大陆。遵照登陆前签订的《五月花号公约》,清教徒开始了在新大陆上自治管理的生活。最终,在这块欧洲各国都没能统治的大陆上诞生了新的“主宰者”——美利坚合众国。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这个年轻的国家站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头。1929年,在波及全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中美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新政措施,使美国逐步走出困境。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促使其从一个移民国家跃为世界第一强国。
1607.5英国伦敦公司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建立第一个永久居留地。
1775.4.19列克星敦和康科德人民对英军进行反抗,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
1776.7.4大陆会议通过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草案。
1787.5.25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草拟了新宪法。1789年3月4日,宪法正式生效。
1789.4.30美国联邦政府成立,乔治·华盛顿就任第一届美国总统。
1789.9.24根据联邦政府条例,最高法院成立。
1791.12.15美国宪法增列十条修正案,即权利法案。
1792.4.2美国国会通过造币法,在费城建造一座造币厂。
1800.12.1联邦政府首都从临时所在地费城迁往华盛顿特区。
1803.4.30美国从法国拿破仑手里廉价购买路易斯安那全部土地,使美国领土面积增加一倍。
1863.1.1林肯签署《解放宣言》。
1865.4.9南部邦联军投降,美国内战结束。
1941.8.12罗斯福总统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大西洋的纽芬兰岛附近的军舰上举行会谈,发表《大西洋宪章》。
1941.12.7日本偷袭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宣战,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2.6.4美日爆发中途岛之战,这是太平洋上的关键一战。
1944.6.6美国军队及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1945.2.4美国、英国和苏联领导人举行克里米亚会议,发表克里米亚声明,并于同月11日签订雅尔塔协定。
1945.7.16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
1968.4.4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遭暗杀身亡。
1969.7.20“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人类首次踏上月球。
1972.2.21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8天的访问,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访问结束时,中美签署上海公报。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这些小国逐渐得到统一。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族的祖先。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
于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实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公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从洪积世起,日本列岛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种及日语原型的形成则被认为是1万年前至公元前3世纪前后的绳文时代。当时,人们数人或十人一户居住在竖坑式草屋,以狩猎、捕捞及采集为生,构成了贫富与阶级差别的社会。
公元前3世纪,水稻种植和金属器具使用技术由朝鲜转入九州北部。稻作技术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它扩大了生产,产生了贫富等级差别,使农村共同体趋向政治集团化。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公元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广大到各个地方。这个时期是中国许多知识和技术传入日本的时期。4世纪,大和政权吸引了大陆的高度物质文明。到了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归化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纺织、金属工艺及土木等技术。同时已开始使用中国的汉字。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大化革新”为契机,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但是,此时农民贫困、游民增加,由于庄园扩大而导致公地公民制的实质上的崩溃等,矛盾开始暴露出来。
这个时期由于国家极力保护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美术开始繁荣起来。如7世纪初期开创日本佛教文化的飞鸟文化;7世纪后期独具一格的白凤文化;8世纪中叶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响下以写实手法体现人类丰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与佛教美术相媲美,这个时期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万叶集》。《万叶集》收集了8世纪中叶前约400年间,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约4500首和歌,如实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朴素的生活情感。此外,现在还保存着的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712年)最古敕撰历史书《日本书纪》(720年)、最古的汉诗集《怀风藻》(751年)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
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市),试图重建律令体制。但由于公地公民制的崩溃,国家陷入了财政困难。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便告终止,就此不在大量摄取大陆文化。
10—11世纪,藤原氏垄断政权,以庄园为经济基础,势力最为强盛。但是,由于地方政治的混乱,导致治安混乱,武士集团强大起来。到11世纪末,为对抗藤原开始实行“院政”(指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执政)。于是,武士进入了中央政界。
平安时代以中国文化为特色。9世纪时受唐朝影响,密教和汉学方面的弘仁、贞观文化还十分繁荣。但是10世纪后与大陆的直接交流断绝后,便产生了日本独特的贵族文化。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10世纪初)、世界上最古老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11世纪初)、随笔《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后)等等一批文艺作品。
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第一代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幕府,从此诞生了武士政权,由此产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贵族)政治的对立。13世纪后期,幕府的武士统治开始面临困难,镰仓幕府逐渐走上灭亡的道路。
在文化方面,以过去的贵族文化为基础,摄取宋朝时传入日本的禅宗文化,培育了生动、写实、朴素及独特的武家文化。在宗教方面,由法然、亲鸾、日莲等著名僧人创建了镰仓佛教,获得了各阶层的信仰。12世纪传入日本的禅宗受到了关东武士的重视,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倾向。文学方面出现了以源平合战为背景小说《平家物语》(原作诞生于13世纪初),是日本古代军记物语的杰出代表。
14世纪的前半期,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稳定了京都的室町幕府以后,2个多世纪内在政治、文化方面,武家都压倒公家,处于优势。由于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薄弱。应仁元年(1467年)一月,应仁之乱爆发,全国各地的大名纷纷而起,室町幕府摇摇欲坠,日本进入战国时代。战国大名成了统治当地土地及人民的强而有力的独立政权。
在文化方面,无论是贵族还是武家的文化,都受到禅宗的影响。14世纪末期以金阁寺为代表的北山文化及15世纪末期以银阁寺为代表的东山文化都十分发达。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来到日本,传入了枪炮和基督教。那是文化方面充满生气的时代。
战国时代(室町末期及安土、桃山时代)
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战火纷飞,民不聊生。16世纪中叶,一位决心以武力统一日本、结束乱世的枭雄出现,他就是织田信长。永禄三年(1560年),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名声大振。尔后逐步统一尾张、近畿,并准备进攻山阴、山阳。在此期间,信长修筑了气势宏大的安土城。因此,信长的时代被称为“安土时代”。
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爆发,信长030600.net身亡。织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及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
庆长三年(1598年),丰臣秀吉在伏见城病逝。丰臣家裂分为近江(西军)和尾张(东军)两派。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大败西军,建立德川政权。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战国时代结束。
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在江户(现东京)建立幕府政权,此后260多年,德川家统治全国。这段时期被称作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严格控制天皇、贵族、寺院神社,并费尽心计统治着支撑幕藩体制的农民。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就职,下令锁国。除开放长崎、界作为对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国人来日本,也禁止日本人远渡海外。由于闭关自守,幕藩体制迎来了安定时期。但是随着产业的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自给自足的经营体制系崩溃,18世纪起幕藩体制开始动摇。
庶民文化是这个时期的特色。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期的元禄文化是以京都、大阪等上方(日本关东地方人称京都、大阪为上方)地区为中心的武士和商人的文化。人偶净琉璃、歌舞伎、浮世绘、文人画等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商人文化。
江户幕府末期,天灾不断,幕府统治腐败,民不聊生。且幕府财政困难,使大部分中下级武士对幕府日益不满。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以坚船030600.net利炮叩开锁国达200余年的日本国门。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日本人逐渐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才是日本富强之路。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展开了。在这场推翻幕府统治的运动中,萨摩、长州两藩武士起着重大的作用。1868年1月3日,代表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维新三杰”之称的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的领导下,成功发动政变,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并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诏书。这就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日本从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868年(明治二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并改名为东京。之后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明治初期,日本重视轻工业,19世纪90年代,生丝和棉花纺织业已经为典型工业。生丝全国出口量第一,棉花和纱代替了茶叶,出口量仅次于生丝。渐渐地,日本成了生丝和棉的出口大国。但与此相对照的是,日本的重工业在此时期发展缓慢。日本国力逐渐强大。后来在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方面称“日清战争”)及日俄战争中打败中国北洋舰队,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
与明治时代取得的历史性进一步相比,大正030600.net天皇被称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1912—1926年),政绩还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为脑病所困,最后被迫让权疗养,由裕仁亲王摄政。
1926年,裕仁登基,年号“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时代前30年,对于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来说,是黑暗的30年。这时的日本政府致力于侵略扩张。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不久后侵占中国满洲。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不仅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这是日本历史以及中日关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
1972年7月,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开始执行“多边自主”外交。同年9月田中访华,于9月29日与周恩来总理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1978年8月中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应邀访问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中日两国关系从此趋于正常化。
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病逝。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号为“平成”。
二、欧洲所有国家的历史时间
公元前 150万年最初的人类在欧洲出现
公元前 35000年克罗马农人:工具革命
公元前 12000年覆盖北欧的冰河融化
公元前 4000年出现最初的耕作者,竖立起巨石建筑
公元前 2000年米诺斯文化时期的克里特岛:青铜时代
公元前 1100年迈锡尼城邦鼎盛时期
公元前 1050年特洛伊城被毁,铁器时代开始
公元前 776年首次奥林匹克运动会
公元前 800~前 300年伊鲁特立亚人到达意大利,凯尔特人到达欧洲中部
公元前 750~前 600年希腊向地中海地区殖民
公元前 560~前 527年雅典僭主庇西特拉图
公元前 509年塔克文王政权覆灭。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 490~前 480年米提亚战争,马拉松战争、萨拉米湾战役
公元前 431~前 404年伯罗奔尼撒战争
公元前 338年马其顿王国腓力成为希腊的主人
公元前 356~前 323年亚历山大大帝
公元前 218~前 202年第二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 146年希腊成为罗马的行省
公元前 31年屋大维在阿克兴海角战胜安东尼
公元前 27年屋大维被元老院任命为奥古斯都,罗马帝国建立
9年阿尔米乌斯率领日耳曼人歼灭瓦鲁斯的军团
43年罗马军团开始征服不列颠(现英格兰)
313年承认基督教合法地位(米兰敕令)
330年建立君士坦丁堡新都,“两个罗马”
395年狄奥多西死,帝国分裂为两部分
430~ 460年圣帕德里克使爱尔兰皈依基督教
449~ 452年阿提拉和匈奴人攻入西欧
529年雅典关闭新柏拉图学派学校,圣本笃创办卡西诺山隐修院
622年阿拉伯人的首次迁徙,希吉来,伊斯兰教历元年
626年阿拉伯人与拜占庭人的首次较量
717~ 718年阿拉伯人围攻君士坦丁堡
732年铁锤查理在普瓦提埃战胜阿拉伯人
843年凡尔登分割,查理曼帝国分裂
911年法国国王天真汉查理三世承认维京人首领罗洛为诺曼底公爵
936~ 973年奥托大帝一世统治时期
987年于格.加佩被选为法兰西国王
1018~ 1035年克努特一世统治英格兰—丹麦帝国
1059年罗马教皇尼古拉二世通谕规定由枢机主教团选立教皇
1075年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关于授神职的通谕
1085年基督教力量从伊斯兰教徒手中收复托莱多
1095~ 1099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
1152~ 1190年红胡子腓特烈一世皇帝统治时期
1154~ 1189年英国国王金雀花王朝亨利二世在位时期
1180~ 1223年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奥古斯都在位
1187年耶路撒冷陷落,被苏丹萨拉丁占领
1189~ 1199年英国国王狮心王查理一世在位
1198~ 1216年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在位
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
1209年阿西西的方济各创立“小兄弟会”
1215年英国国王无地王约翰承认臣民拟定的“大宪章”
1220~ 1250年霍亨利陶芬朝皇帝腓特烈二世统治时期
1261年拜占庭人从“拉丁人”手中收复君士坦丁堡
1226~ 1270年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圣路易)在位
约 1300年欧洲南北海路联系集市的衰落
1347~ 1374年鼠疫流行病在欧洲蔓延。人口锐减
1356年“黄金诏书”安排帝国选举,奥斯曼人侵入欧洲
1356~ 1450年左右汉萨同盟时期勇夫菲利普接受勃艮第的公爵领地作为采地:勃艮第开始强盛
1378~ 1382年整个欧洲掀起起义运动
1389年挪威、丹麦和瑞典卡尔马联合
1400年左右意大利文艺复兴开始:“15世纪”。荷兰的弗朗德勒早期艺术家
1414~ 1418年康斯坦茨主教会议,分裂告一段落
1417~ 1419年布鲁内莱斯基绘图设计了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
1434年吉尔.埃阿内斯绕过博哈多儿角
1445年迪尼斯.迪亚斯抵达佛得角和塞内加尔
1461~ 1483年法国现代国家的创始者,路易十一
1469年阿拉贡的斐迪南和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结婚:西班牙统一的保证
1469~ 1474年葡萄牙航海家勘察几内亚湾地区
1492~ 1493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美洲大陆发现瓜纳阿尼岛
1498年瓦斯科.达.伽马发现印度航道
1499年阿美利哥.韦斯普奇进入马拉开波湾
1500年卡布拉尔抵达美洲男海岸(巴西)
1516年马基雅维里发表《君主论》
1519年查理五世当皇帝,路德与罗马决裂
1519~ 1521年麦哲伦和埃尔卡诺进行首次环球航行
1523年苏黎世议会通过茨温利的改革
1529年查理五世竭制土耳其进犯维也纳
1531年德国新教王公组成斯马儿卡尔登联盟
1534~ 1541年雅克.卡蒂埃在北美洲航行
1536年让.加尔文发表《基督教的建制》
1566年荷兰反对西班牙腓力二世的起义
1577~ 1580年德雷克进行第二次环球航行
1608~ 1615年尚普兰多次远征北美洲
1610年哈得孙沿美洲海岸及俄罗斯北部海岸航行
1616年哈尔托赫抵达澳大利亚西海岸
1649年斯图亚特王朝的查理一世被处死,克伦威尔成为英格兰共和国的主人
1659年法国与西班牙签订比利牛斯合约
1700年西班牙的查理二世趋势,导致西班牙的王位继承战争
1701~ 1713、1714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1725~ 1741年白令勘察亚洲与美洲的北海岸
1740年奥地利的玛丽亚.特雷西亚与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开始执政
1762年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开始执政
1766~ 1769年布干维尔作法国的首次环球航行
1769~ 1779年库克3次航行,使人们更了解太平洋
1785~ 1788年拉帕鲁兹远征太平洋
1789年 8月 4日法国贵族的特权被废除
1789年 8月 26日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1848年欧洲多起革命,大多受到武力镇压。卡尔.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
1896年第一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
1900~ 1914年社会形势紧张,国际危机
1904年法国和英国之间的谅解协定
1919年凡尔赛条约,成立国际联盟
1947年 6月向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害的所有欧洲国家提供马歇尔援助
1949年 4月 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49年 5月与 10月两个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1951年 4月 18日欧洲煤钢联营集团的巴黎条约
1957年 3月 25日欧洲六国签订罗马条约
1974年 4月 25日葡萄牙石竹花革命
1974年 7月 23日希腊军人政权垮台
1975年 8月 1日欧洲安全及合作会议成员国签署赫尔辛基文件
1979年 6月 7~10日首次欧洲直接普选
1985年 12月 17日 12国签署单一欧洲文件
三、关于英法百年战争和英国光荣革命 请大家帮忙推荐几本书!
《西洋世界军事史》 [英国] J·F·C·富勒
第一章:沙拉米斯会战和普拉提亚会战
第二章:叙拉古斯的围攻和阿哥斯波塔米会战
大事记(三):罗马的兴起和它与迦太基的冲突
第四章:梅塔弗尔会战和撒玛会战
大事记(四):罗马帝国主义的兴起
大事记(五):罗马共和国内部的斗争
第六章:狄尔哈特的围攻和沙尔沙拉斯会战
大事记(六):罗马共和政体的倾覆
第七章:菲利皮会战和阿克提门会战
大事记(七):罗马帝国疆界的建立
大事记(十):东哥特人征服意大利
第十一章:特里卡梅伦战役和塔吉纳战役
大事记(十一):回教的兴起和扩张
第十二章:君士坦丁堡之围和托尔斯会战
大事记(十二):西欧帝国主义的再生
大事记(十三):回教国的衰颓和拜占庭帝国的复兴
大事记(十四):基督教国家对于回教徒的反攻
大事记(十五):西帝国的瓦解和法英的兴起
第十六章:斯鲁伊斯海战和克勒西会战
大事记(十七):奥托曼帝国的兴起
第十八章:君士坦丁堡的围攻与陷落
大事记(十八):西班牙的再征服和统一
第十九章:马拉加的围攻和格拉达的征服
大事记(十九):西班牙和奥托曼两个帝国的争雄
大事记(一):英格兰与西班牙的争霸
第二章:布雷顿福德会战和吕岑会战
大事记(六):普鲁士的勃兴和扩张
第六章:罗斯巴赫会战和吕岑会战
大事记(七):不列颠帝国在印度的扩张
大事记(八):英法两国在北美洲的斗争
大事记(十):美国独立战争的发展
第十章:齐沙皮克会战和约克镇之围
大事记(十二):英法两国间的海上争霸
大事记(十三):英法两国间的陆上斗争(第一阶段)
第十三章:耶拿会战和奥尔斯塔特会战
大事记(十四):英法两国间的陆上斗争(第二阶段)
大事记(十五):一八一四年的战役
大事记(一):工业革命与美洲帝国主义的兴起
第二章:维克斯堡的围攻和卡塔罗加会战
大事记(四):日本帝国主义的兴起与俄国在远东的扩张
大事记(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础
第五章:马恩河会战和坦能堡会战
大事记(六):战术上的僵局和目标的改变
第六章:沙里拜尔会战和弗拉湾会战
大事记(七):战争的进展(1915年-1918年)
大事记(十):第三帝国的兴起与第二次大战的起因
第十章:第二次色当会战与法兰西的沦亡
大事记(十一):巴巴罗沙作战和租借法案
大事记(十二):俄国问题和战争向太平洋方面的发展
第十三章:阿拉曼会战和突尼斯会战
大事记(十四):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基础
大事记(十五):政治战场与第二战场
大事记(十六):大平洋战争的进展
结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顾与前瞻
战争是否为人类进化中所必需的因素,固然还有辩论的余地,但是下述事实却是毫无疑问的:从人类最早的记录,直到现在的时代,战争都一直是他们生活中的支配现象。在人类历史中,没有一个时代能够完全避免战争,也很少有一代人以上是没有经过大型战乱的:大战几乎和潮汐一样,具有规则的起落。
当一个文明开始变革的时候,这种情形就更为显著,而我们现有的世界性工业文明似乎就正是如此。在一两代之前,战争还被人认为是政策的工具,而现在它已经变成了政策本身。今天我们是生活在一种战国(Wardom)的状态中——在这种条件之下,战争支配了人类所有其它的活动。这种紧张状态到底会延续多久的时间,到底它是否有一个明确肯定的答案,是否命中注定将会盲目前行直到走到它的尽头为止,这些固然无人能够说清;但却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我们愈研究战争的历史,则我们对于战争本身,也就愈能有所了解。因为它现在已经是一种支配因素,除非我们能够了解它,否则我们又怎样能够希望调节人类的事务呢?
第一次大战结束后不久,我就开始考虑到这个问题。到了1923年,我在坎贝里参谋学院(Camberley Staff College)任教官时,我才发现除了一两次战役以外,战史的研究都可以说是非常贫乏的。这些学员对战史的研究,本应具有极大的兴趣,可是不幸得很,却都不足以语此。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用英文出版的书籍当中,还没有一本是能够把全部问题包罗殆尽的;所以我就决定来填补这个空缺。为了要想把这样一个巨大的任务紧缩起来,我所采取的方法是,集中精力于我所认为决定性的会战(西方民族所打的)上面;其次,再以它们为核心,把其它的战争和战役编织在周围,最后以此演绎出战争对历史的影响。此外,为了使战争的叙事能够尽可能保持连续不断起见,我又决定在每一章的前面加上一个大事记,在其中叙述战争、战役和会战是怎样发生的,和它们怎样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总的来说,我心目中所假想的这一本书,可以比喻成一个风波动摇的海面:叙述会战的各章就像是波浪的高峰,而大事记则好像其间所夹着的低谷。一高一低彼此相接着,这就是人类三千五百年来的战争史。
从1923年起,我就开始搜集资料。于是到了1939-1940年之间,就出版了两卷“决定性会战史”,但是我对该书却不甚满意。当第二卷出版不久之后,全部的存书都在第二次大战中完全被毁。我对这种损失并不感到遗憾,因为这使我有机会可以将全书重新写过。此后,我又花了十年的光阴进行这个工作,把原书的两卷扩为三卷,在原有的29章中改写了28章,删去了一章,另增加了23章新材料。此外,所有的大事记都是新写的,“导言”一章也是一样。所以这本书并不是增订版,而是一本新著。
对于会战的选择,完全是以我个人的判断为根据。我当然知道还可以增加其它的会战,不过有些会战的记录太不完全,无法作深入的研究,另外还有一部分,仅仅是因为行文上的困难,不得不将之从略。
资料来源的选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只要可能的话,我尽量采取当时参与者、目击者,和同时代战史家的记载,再用公认的近代权威著作来加以核对。但是我却累次发现,对于被约米尼称作“激烈戏剧”的战争,古代史学家的了解和记载,似乎都比近代史学家较为完全。我想这是因为在过去,史学家把战争当作是一种自然程序,而今天的史学家则多认为它是一种残酷的祸害,所以对它并不太感兴趣。但是,我最大的困难却是对最近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极难找到可靠的资料来源。自从大战结束以来,未经整理过的史料虽已大批地出笼,但其中却有许多充满宣传气味,尤其是俄国人的资料。因为可靠资料的缺乏,所以我们对某几个主要会战,还是一直无法获得清楚的概念。
还有两件小事也值得一提:第一是战斗兵力和损失的数字。这种数字通常都是不可靠的,而且为了宣传的目的,更常常被故意歪曲。今天如此,三千年前也是如此。所以本书中的数字,有许多都是我不敢断言其为正确的。另外一点是,所有的外国和古代的货币,其价值都已换算为英镑,并以1913年的价值为准。 [注:在1913年,1英镑的价值相当于4.86美元 ]
最后,我要感谢那些曾给予我协助、忠告和批评的人们。他们对我的帮助,其价值之大简直无法形容。不过,本书的内容和一切错误,则均由我个人单独负责。
关于本次《美国内战》和百年战争时间和关于英法百年战争和英国光荣革命 请大家帮忙推荐几本书!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