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线木偶的传说
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闽南俗称“嘉礼”,又名线戏。唐末王审知入闽称王时,傀儡戏随之传入泉州。到了宋代,已在泉州民间广为流传。明代的泉州傀儡戏已脱离片断、杂技表演的“弄傀儡”形式,能够演规模宏大的历史戏了。最初的演出十分简陋,“十支竹竿三领被,搭成一个八卦棚”。
传说在唐朝末年,王审知在现在的福州称王时,建立了许多宫殿,并从中原地区请来了许多名士和学子,他们带来了傀儡戏的道具,这些道具被用于宫中的娱乐,从而使傀儡戏传入泉州。因此,傀儡戏中的道白带有中原的口音。到了宋朝,傀儡戏已经在泉州的民间广泛传播。
唐代段安节在《乐府杂录·傀儡子》中记载,据说在汉祖刘邦被冒顿围困于平城时,陈平利用木偶机关在城墙上舞蹈,骗过了匈奴王阏氏的怀疑,从而解救了汉王。这种故事在艺人的传说中与史书记载相吻合,如《大业拾遗》记载的隋炀帝时期已有精致的木偶制作。
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又名“吊线子戏”,是古老珍稀戏种。江西兴国提线木偶所演剧目既有从汉族民间说唱本和传说故事改编的,也有来源于元曲及明清杂剧的,内容十分丰富。
提线木偶是什么意思?
1、提线木偶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称悬丝傀儡,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汉族戏剧形式。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闽南俗称嘉礼,又名线戏,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
2、从上空提线操纵或藉缚在控制器上的细线而操纵的木偶形体。在简单的提线木偶中,腿、手、肩和耳以及脊骨底部各缚绳一根。某些提线木偶几乎能模仿人和动物的所有动作。
3、木偶戏的一种,表演时,艺人用线牵引木偶表演动作。根植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丝戏”,民间俗称“嘉礼”,乃流行于闽南语系地区的古老珍稀戏种,数百年形成了一套稳定而完整的演出规制和700余出传统剧目。
4、提线木偶是一种由木头制成、可通过线索控制动作的表演道具。它源于欧洲的戏剧形式,经过演艺家们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流行的表演艺术形式。提线木偶表演通常需要一名艺人在幕后操纵线缆,控制木偶的动作和表情,将剧情和情感传递给观众。
5、提线木偶是一种通过丝线与木偶相连接进行操控表演的艺术形式。表演者通过控制丝线,操纵木偶做出各种动作和表情,从而达到表演的目的。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下面将详细介绍提线木偶的内涵和相关知识。